close
「人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理性」、「多數人決定的事情最後未必是對的」

「人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理性」、「多數人決定的事情最後未必是對的」

曾經跟幾個學者與餐飲業者們深度討論
關於某品牌滷肉飯在價格上漲了又降的"趣事" (以下簡稱H牌)

經理人雜誌有篇文章說得好
「價格不是數學,是心理學!」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3831

當初H牌在漲價的當下
朋友看到新聞播出後,忿忿不平的咒罵著
好奇的問了問,才發現他平常根本不去H牌吃滷肉飯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?
其實可能超過一半以上的民眾都是同樣的
因為大部份消費者,總是用直覺的價值主觀去判定

這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所產生的刻板印象

舉例來說:小時候在C牌義大利餐廳吃義大利麵一客至少300多元上下,後來出現了A牌平價台式義大利麵每客只要100不到,
直觀覺得~這A牌也太便宜了吧
然而反之,卻會覺得C牌貴的莫名其妙
而這樣的主觀與一般人對CP值的認定,通常都只建立在價格的數字迷思上
而非產品或整體體驗的價值

再說回H牌滷肉飯~
漲價的當下,我直覺地以為,這品牌終於要有大動作塑造本身的品牌力了
實則,隔天再次出現的新聞,讓我失望了 

雖說印象價格總是綁死競爭力,而其實品牌力才更是競爭力

某D牌小籠湯包,賣到國際知名,賣到1籠價格可抵2個便當
同樣是消費者眼中的平民美食,為啥價格能有如此落差的價格力? 

再說到許多老師上課時最愛提到的"拉麵”
同樣是湯麵,一樣的需要花時間與工法,日本血統的拉麵一碗要價300起上下,台灣牛肉麵賣個150元就被不要不要的一直嫌貴

消費者的思維何在???

同樣工廠出產的器具,掛上A牌跟B牌,價格的落差就超過2成
重點就在於,品牌力的強度

而品牌力的塑造,背後需要付出多少的辛酸,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……

但其實還是有不少餐飲人懷著遠大夢想,想把平民小吃品牌化
而可悲的是,即使不斷的塑造在地化的品牌強度,消費者的印象價格卻總是擋在品牌力前,因為既有的刻板印象跟主觀,實在很難讓消費者擁有理性的思考能力

設想,假如現在一個滷肉飯品牌在日本創立,每碗要價100元,當它紅了,回台灣設立分店,即使同樣一碗100元的滷肉飯,或許~還是能造就出排隊美食的風潮啊…….


-------------------- 
Jo老師……全方位多棲型餐飲人,從事餐飲顧問多年,輔導餐飲店家與教學無數,朝著技術+學術雙專精與餐飲新創的腳步邁進

 
 
arrow
arrow

    Jo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